%0 Journal Article %T 夏季长江口无机氮的加入与转移偏移理论稀释曲线的解释 %A 王奎 %A 陈建芳 %A 徐杰 %A 金明明 %A 金海燕 %A 李宏亮 %A 高生泉 %A 卢勇 %A 黄大吉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P 77-87 %D 2010 %X 利用2006年夏季长江口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铵盐(NH+4)大面分布,NO-3浓度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NO-2和NH+4浓度在上海市排污口位置有高值区并向外扩散。NO-3,NH+4浓度总体上符合咸淡水混合之稀释效应,与盐度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15,0.255,呈保守行为,而NO-2浓度与盐度的相关性系数为0.074,呈非保守行为。在确定了淡水端元和咸水端元的基础上,做出理论稀释曲线TDL(theoreticaldilutionline),由于上海市污染物的输入,淡水端元NO-3,NO-2,NH+4浓度不同程度地正偏于TDL,在外海深层水范围内有机颗粒矿化再生亦呈加入态势。对应高溶解氧的盐度羽状峰处,由于真光层初级生产较强,表层NO-3浓度负偏于TDL约1~19μmol/dm3,NO-2,NH+4浓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由于高浓度悬浮物吸附NH+4而呈现明显的迁出机制。外海表层海水三氮营养盐浓度数据点偏离TDL程度较小,但在底层由于来自上层的有机颗粒耗氧分解而再生出营养盐,使NO-3,NO-2,NH+4浓度数据一般在TDL之上。 %K 长江口 %K 硝酸盐 %K 亚硝酸盐 %K 铵盐 %K 理论稀释 %U http://www.hyxb.org.cn/aos/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4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