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跨文化心理现象的词源学考证:以欺负现象为例 %A 陈光辉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P 93-98 %D 2014 %X 国内欺负研究直接借鉴了西方“bullying”的内涵界定、理论假说以及测评工具,却并未考证汉语语境中欺负现象的本质内涵、界定性特征,以及与“bullying”存在的异同。通过梳理考证欺负现象在汉语文化中的产生、演变过程及其表现方式,结果发现:1.欺负现象早在2600年前开始由“侮”字来表达,此后逐渐被“欺”字所取代。2.欺负现象的内涵高度稳定,它是一种强者故意伤害弱者的行为,且通常会给弱者带来痛苦。3.欺负的界定性特征有三:故意性、力量不均衡性、伤害性,其中力量不均衡性是其区别于一般攻击的核心特征。研究表明,欺负现象有别于西方的“bullying”现象,且词源学研究应该是心理学领域开拓新研究主题的首要工作。 %K 侮 %K 欺负 %K 力量不均衡性 %K 词源学 %K 本土化 %U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88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