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国家想象与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意识走向* %A 周慧梅 %A 李媛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P 112-117 %D 2015 %X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商务印书馆所摄《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教育电影公映,借助“假娱乐倡教育”理念,中国自制教育电影开始大量出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因意识形态宣教以及国家经济、文化各项基本建设宣传需要,自上而下将教育电影纳入官营体系,旨在以影像方式唤起民众,用电光影戏想象现代国家,型塑新国民;而教育电影通过将教育元素渗透到娱乐性光影中,大大拓展了教育的涵盖面,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推广模式,使得知识阶层与下层社会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广大知识浅陋的民众获得了与知识阶层相互沟通的话语体系,并建立起共同的现代常识。国家想象深深影响着教育电影的意识走向。 %K 教育电影 %K 唤起民众 %K 话语体系 %K 共同常识 %U http://xbjk.ecnu.edu.cn/CN/abstract/abstract88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