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9个不同玉米人工合成群体育种潜势的比较 %A 江舟 %A 杨克诚 %A 高世斌 %A 潘光堂 %A 荣廷昭 %J 华北农学报 %P 62-68 %D 2009 %R 10.7668/hbnxb.2009.S2.013 %X 借助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交配设计,采用群体性状表型鉴定结合配合力分析的方法,对9个供试群体的育种潜势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群体合成的方式做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试群体内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且经济性状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农艺性状,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群体06P7和06P8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较对照高产组合出现次数多,且平均对照优势大,具有较大的改良利用潜力;对照群体GP-5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较高,变异程度较大,且株高、穗位相对较矮,GCA负向效应较大,但主要产量性状GCA表现较差,需导入高配基因重组后,方可进一步改良利用;群体06P2和06P6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差,育种潜力不大。小群体06P1~06P8与大群体GP-5的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亲本数量的基础上,合成群体水平的高低与其参与合成亲本的优劣以及重组次数的多少关系更为密切。 %K 玉米群体 %K 遗传变异 %K 配合力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75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