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田环境下玉米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 %A 陈志辉 %A 曹钟洋 %A 汤彬 %A 李立 %J 华北农学报 %P 79-86 %D 2012 %R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1.015 %X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为了阐明玉米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抗旱自交系临1和敏感的湘97-7组配160个F2:3家系定位群体,于2011年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和长沙县高桥镇,分别在大田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进行表型鉴定。所考察性状包括抽雄至吐丝间隔、株高、千粒重和产量,用抗旱系数来衡量抗旱性。结果表明,110个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图谱总长1246.1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33cM。抗旱相关性状定位的QTL介于8~14个,共检测到43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27%~18.27%。不同水分条件下定位到的QTL大多数不相同,表明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存在不同机制。抗旱性相关性状定位到的QTL,除第2和10染色体外,在其它染色体上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第1染色体1.02-03区域和1.06-07区域,以及第3染色体3.04-05区域。第1染色体标记umc2224和bnlg176区间同时检测到与株高、千粒重和产量有关的QTL簇;标记bnlg1556和umc1128区间检测到与抽雄至吐丝间隔和产量有关的QTL簇。第3染色体标记umc1773和umc1311区间同时检测到与株高、千粒重和产量有关的QTL簇。这些QTL簇可能有助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提高干旱地区玉米的抗旱性。 %K 干旱胁迫 %K 抗旱系数 %K 简单序列重复 %K 标记辅助选择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18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