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两个大豆开花期QTL定位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A 王涛 %A 杨春燕 %A 赵青松 %A 闫龙 %A 肖付明 %A 智海剑 %A 张孟臣 %J 华北农学报 %P 63-69 %D 2013 %R 10.3969/j.issn.1000-7091.2013.02.012 %X 以冀豆12为母本,冀nf58为父本通过杂交构建包含175个家系的F9: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134个SSR标记,利用Kosambi函数绘制了一张包含117个标记,长度为1373.6cM的遗传图谱。运用QTLCartogra-pherv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QTLNetwork2.0软件的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区间作图法(NWIM)同时检测到2个控制开花期性状的QTL。其中,qFTO-1定位在O连锁群标记区间Satt581~Sat190内,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49和2.02,增效基因来自nf58,贡献率最高为27.2%|qFTC2-1定位在C2连锁群标记区间Satt557~Sat251内,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50和-3.84,增效基因来自冀豆12,贡献率最高为55.6%。2个连锁群上QTL间存在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效应值为-0.6728,重组型大于亲本型。2个QTL对产量相关性状有显著影响,与表型相关分析结果的趋势一致。其中,qFTO-1平均提高单株产量2.62g,qFTC2-1平均提高单株产量2.26g。这些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分子克隆提供理论依据。 %K 大豆 %K 开花期 %K 相关分析 %K QTL %K 上位互作效应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15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