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水稻对稻曲病致病菌株Pi-1抗病位点检测及效应分析 %A 李余生 %A 杨娟 %A 黄胜东 %A 王才林 %J 华北农学报 %P 1-4 %D 2014 %R 10.7668/hbnxb.2014.05.001 %X 为了鉴定水稻对稻曲病的抗病基因,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Japonica)/IR28(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lines,RIL)群体,采用人工接种方法,以发病病情指数作为表型值。2012和2013年,接种鉴定亲本及RILs对水稻稻曲病致病菌株Pi-1的抗性。利用QTLCartographer分析软件,对水稻抗Pi-1菌株基因进行检测分析。2年共检测到7个QTL,分别为位于第2、7、8、11和12染色体上的qFsr2a、qFsr2b、qFsr7、qFsr8a、qFsr8b、qFsr11、qFsr12,单个位点的贡献率为8.5%~17.2%。其中,2012年检测到qFsr2a、qFsr2b、qFsr8a、qFsr11共4个位点;2013年检测到qFsr7、qFsr8b、qFsr11、qFsr12共4个位点。qFsr11在2年中均被检测到,对性状的解释率为13.5%和17.2%,作用效应使病情指数下降9.9%和14.3%,提高了抗病性。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qFsr2a、qFsr8a、qFsr8b、qFsr11和qFsr12等位点是来自于亲本IR28的增效等位基因,而位点qFsr2b和qFsr7的抗性效应方向相反,是来自于大关稻。稳定遗传的抗病位点qFsr11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得以应用。 %K 水稻 %K 稻曲病 %K 致病菌株 %K 抗病性 %K 数量性状位点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68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