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 %A 王云美 %A 高祥扩 %A 冯素芬 %A 杨克昌 %A 江鲁华 %A 赵自仙 %A 李丽争 %J 华北农学报 %P 81-89 %D 2014 %R 10.7668/hbnxb.2014.03.016 %X 针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对母体的遗传方差进一步细分的问题,采用包括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各项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玉米籽粒油分的遗传主要受遗传主效应(VG)控制,胚加性效应(VAo)是影响玉米籽粒油分最重要的遗传效应,其方差占遗传方差总量的88.92%,油分的胚普通遗传率(h2Go)最高,为79.0%。棕榈酸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VGE)控制,其VGE占遗传总方差的91.13%,胚乳加性×环境(VAeE)、母体加性×环境(VAmE)对棕榈酸的遗传同等重要,其方差分别占遗传总方差的47.47%,41.99%,棕榈酸的母体互作遗传率(hGmE2)、胚乳互作遗传率(hGeE2)相差不大,分别为39.4%,39.2%。硬脂酸的遗传也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方差(VGE)占遗传总方差的87.75%,母体加性×环境(VAmE)及胚加性效应(VAo)对硬脂酸的遗传起着重要作用,硬脂酸的母体互作遗传率(hGmE2)为43.7%;胚乳互作遗传率(hGeE2)为43.5%。研究筛选出了几个改良油分和饱和脂肪酸的自交系,P8(ZOL-3)、P9(ZOL-4)、P10(ZOL-5)是提高后代油分的理想亲本,P7(ZOL-2)和P1(ZNL-1)是降低棕榈酸的亲本,降低硬脂酸的亲本有P1(ZNL-1)、P2(自330)和P5(1072)。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油的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K 玉米籽粒 %K 油分 %K 饱和脂肪酸 %K 遗传效应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