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施氮量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及土体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A 茹淑华 %A 张国印 %A 孙世友 %A 耿暖 %A 王凌 %J 华北农学报 %P 172-177 %D 2012 %R 10.3969/j.issn.1000-7091.2012.06.034 %X 通过8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8个周期后,0~200cm土体中各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为N575>N400>N225>N0,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在0~80cm土层各施氮量处理土壤硝态氮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在60~80cm降到最低。各施氮量处理在80~200cm土壤硝态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土层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硝态氮的差异明显增大。经过8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N575处理100~20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所占总累积量的比例提高15.18%。通过对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用数学模型模拟,发现二者符合线性关系,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回归方程为y=1.34x+75.58(R2=0.84**)。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考虑,全年的适宜施氮量为400kg/hm2。综合考虑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与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华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中总施氮量应控制在225~400kg/hm2之间,基本上能控制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失,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 %K 施氮量 %K 作物 %K 硝态氮 %K 分布 %K 累积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24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