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播期与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A 党红凯 %A 李瑞奇 %A 李雁鸣 %A 李晓爽 %A 孟建 %J 华北农学报 %P 90-97 %D 2015 %R 10.7668/hbnxb.2015.03.017 %X 旨为明确播期和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同时为确定夏玉米与小麦的适宜接茬方式和播种期提供研究依据。2008,2009年进行了4个播期的夏玉米田间试验,6月1,6,11日为“三密一稀”种植的麦田中套种,6月16日为15cm等行距小麦收获后平播,分别用S06-01、S06-06、S06-11、S06-16表示。生育期间测定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夏玉米基部第1~4叶的RuBPCase和PEPCase活性增强,PEPC/RuBPC比值减小。棒3叶PEPCase活性随生育进程呈单峰变化,播期早的叶片展开虽早,PEPCase活性高峰出现也早,但后期下降幅度也较大,以致不同处理棒3叶生育期间PEPCase活性的平均值差异并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棒3叶同叶位叶片光合势与叶源量有减小的趋势,玉米成穗数有增加趋势。千粒质量变化与灌浆期温度密切相关而与播期关系不大,最终产量以S06-16处理较高。处理间经济系数也以S06-16最高或较高,说明产量形成不仅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有关,还与光合物质有效转运相关。综上可见,夏玉米平播既保证与套种相同或较高的产量,又便于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较适宜的接茬方式。但为避开集中平播后的浇水高峰,在不早于小麦收获前9d(6月6日以后)套播,可为夏收夏种期间的农事操作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 %K 夏玉米 %K 播期 %K 接茬方式 %K 羧化酶活性 %K 产量 %U http://www.hbnxb.net/CN/abstract/abstract84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