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流域清江胡家溪四种蜉蝣优势种的周年生产量及其动态 %A 江晶 %A 温芳妮 %A 王利肖 %A 邱爽 %A 李晓宇 %A 闫云君 %J 湖泊科学 %D 2013 %R 10.18307/2013.0119 %X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对长江支流清江二级支流——胡家溪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周年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蜉蝣优势种小裳蜉(Leptophlebiasp.)、扁蜉(Electrogenasp.)、四节蜉(Indobaetissp.)的生活史为一年三代,细蜉(Caenissp.)为一年两代;小裳蜉的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07ind./m2、1.00g/m2;扁蜉为150ind./m2、0.37g/m2,四节蜉为232ind./m2、0.30g/m2,细蜉为91ind./m2、0.17g/m2.采用龄期频率法测算的周年生产量和P/B分别为:小裳蜉为441.42g/m2(WW),14.3;扁蜉为434.88g/m2(WW),7.6;四节蜉为747.21g/m2(WW),15.0;细蜉为40.52g/m2(WW),7.2.四种蜉蝣生产量的时间重叠比例相似系数较高,均大于0.55,这可能与四种蜉蝣的生境及食物资源较为相似有关. %K 大型底栖动物 %K 群落 %K 生产量 %K 动态 %K 清江 %K 蜉蝣 %K 胡家溪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1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