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蓝藻水华暴发特性及成因探析 %A 杨敏 %A 张晟 %A 胡征宇 %J 湖泊科学 %D 2014 %R 10.18307/2014.0306 %X 2008年夏季,香溪河库湾自三峡水库建库以来第1次暴发蓝藻水华,水华波及整个库湾,持续时间达1个月之余.为了解这次水华暴发特性及发生原因,本文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6-7月水华发生期间每周采样1次.调查表明本次蓝藻水华的优势种为鱼腥藻(Anabaena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wesenbergii)等,细胞密度高达3.82×108cells/L,蓝藻相对密度达到90%以上.本文将2008年5-7月与2007年同期理化指标比较发现,2007年5月的N:P为18.6,而2008年5月的N:P较低,为6.2,据文献报道N:P<8有利于微囊藻的复苏,因此2008年水华前期的低N:P利于微囊藻的复苏,为微囊藻在适宜条件下的大量增殖提供了种源基础.方差分析表明,2008年5-7月各采样点真光层深度显著高于2007年同期,使得底泥中的微囊藻获得一定强度的光照而复苏,这可能是2008年蓝藻水华在香溪河库湾暴发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在具备充足的营养盐基础、较强的水体稳定性以及较高水温的前提下,香溪河库湾水华发生前期较低的N:P以及较高强度的光照可能是微囊藻复苏的诱导因子,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种源基础. %K 香溪河库湾 %K 三峡水库 %K 蓝藻水华 %K N:P %K 真光层深度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30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