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 %A 冯婧 %A 李哲 %A 闫彬 %A 张利萍 %A 郭劲松 %A 方芳 %A 张曾宇 %J 湖泊科学 %D 2014 %R 10.18307/2014.0210 %X 在澎溪河高阳平湖半封闭库湾对不同生长策略的5种代表性藻种进行原位培养实验,初步探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藻类原位生长速率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水位时期,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Cyclotellahubeiana)和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出现了正的生长速率特征,分别为0.128±0.006和0.210±0.010d-1;高水位时期,湖北小环藻、CS型生长策略的空球藻(Eudorinasp.)、兼具C、R、S型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具有较大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175±0.009、0.326±0.016和0.187±0.009d-1;泄水期,湖北小环藻、空球藻以及卵形隐藻依旧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原位生长速率,分别为0.231±0.012、0.281±0.014和0.406±0.020d-1,但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随着水库泄水水位持续下降而逐渐体现出优势.低水位期影响上述藻种原位生长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和水温.高水位时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颗粒态磷和研究水域最大风速.泄水期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为溶解性磷酸盐、溶解性无机氮和总氮.忽略藻类随流输移产生的干扰,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原位生长速率与同期藻类群落演替特征具有一定关联. %K 三峡水库 %K 水库运行状态 %K 澎溪河 %K 藻类 %K 原位生长速率 %K 高阳平湖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0210&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