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城市河道黑臭底泥对挺水植物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A 欧媛 %A 韩睿明 %A 李强 %A 王文林 %A 王国祥 %J 湖泊科学 %D 2015 %R 10.18307/2015.0412 %X 城市河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探讨常见湿地植物在黑臭底泥中的生长,有利于为河道修复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黑臭底泥对3种常见湿地植物——菖蒲(Acoruscalamus)、美人蕉(Cannaindica)及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菖蒲和美人蕉在第30~40d时生物量增量明显降低,慈姑的生物量增量在整个实验中持续增加;通过比较3种湿地植物的荧光参数可知,菖蒲和美人蕉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在第10d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1.33μmol/(m2·s)和68.60μmol/(m2·s),后30d一直下降;慈姑qP、rETR值在第30d时增加;在第40d时,美人蕉qP值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值上升,叶片有较强的热耗散能力,而菖蒲的qP、qN值同时下降,黑臭底泥对菖蒲叶片的光合系统PSⅡ造成伤害.这说明黑臭底泥对菖蒲和美人蕉的光合能力产生较长期抑制,而慈姑可较快适应黑臭底泥的胁迫.因此利用湿地植物修复黑臭河道时,可优先选择慈姑,其次是美人蕉,最后是菖蒲. %K 菖蒲 %K 美人蕉 %K 慈姑 %K 黑臭底泥 %K 光合特性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41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