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探讨 %A 时志强 %A 张运林 %A 蔡同锋 %J 湖泊科学 %D 2015 %R 10.18307/2015.0320 %X 对两种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定方法及相关计算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长江中下游湖泊典型藻类的实验室培养,利用T方法和T-R方法分别对藻类颗粒物、藻类泥沙混合悬浊液进行吸收系数测定.通过颗粒物光谱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测量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比例的藻类和无机悬浮颗粒物(ISS)的混合悬浊液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浊度水体悬浮物吸收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纯藻或者泥沙含量较少的水体进行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时,T方法和T-R方法均可以采用,并且均具有较高的测定精度.然而,在泥沙含量相对较高的浑浊水体,应尽量选取T-R方法进行颗粒物吸收光谱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精度.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由于底泥易受风浪影响发生再悬浮,因此在颗粒物吸收系数光谱测定中,当水体中ISS含量超过30mg/L时,应选择T-R方法. %K 颗粒物吸收系数 %K 悬浮颗粒物 %K T方法 %K T-R方法 %K 浅水湖泊 %K 长江中下游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75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