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新疆乌伦古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 %A 赵永晶 %A 李鸿 %A 王腾 %A 刘宇 %A 刘其根 %A 刘军 %A 郝志才 %A 朱湘强 %A 沈建忠 %J 湖泊科学 %D 2011 %R 10.18307/2011.0622 %X 乌伦古湖是我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和主要渔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区水体营养状况、生物群落组成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揭示该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2006年11月至2008年7月设28个采样点对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底栖动物87种,其中水生昆虫61种,占种类总数的70.1%,寡毛类14种,占总种数16.2%,软体动物7种,占总种数的8.0%,其它类5种,占总种数的5.7%.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年平均密度为1015.01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9.83g/m2.各季度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表现为冬季(1234.96ind./m2)>春季(1044.47ind./m2)>秋季(931.16ind./m2)>夏季(849.44ind./m2),生物量同样表现为冬季(13.54g/m2)>春季(12.01g/m2)>秋季(8.37g/m2)>夏季(5.02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为2.19,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年均值为1.34.相关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关键因子。 %K 乌伦古湖 %K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K 群落结构 %K 多样性指数 %K 相关分析 %U http://www.jlakes.org/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62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