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心肺联合移植1例术后5年随访与移植物功能评价 %A 杨守国 %A 王春生 %A 陈昊 %A 朱仕杰 %A 张颖 %A 洪涛 %A 庄亚敏 %A 胡克俭 %J 复旦学报(医学版) %P 88-91 %D 2010 %X 目的总结分析1例心肺移植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移植物功能变化及影响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方法2003年12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为1例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供体心肺以1000mLUW液及4000mLHTK液保存。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采用达昔单抗、环孢霉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激素四联方案,环孢霉素A谷浓度维持在100~200μg/L,他克莫司谷浓度维持在8~20μg/L。术后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胸部CT评估心肺功能。结果随访时患者存活已达5年6个月。心功能恢复为(NYHA)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65%~86%。肺功能检查氧和指标稳定,术后1年开始出现小气道气流受阻表现但保持稳定。随访中出现2次严重肺部感染,经联合应用抗细菌及真菌药物治愈,无急性排斥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供体保护、准确平衡抗排斥反应与感染的关系,以及严格预防和治疗感染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 %K 心肺联合移植 %K 长期存活 %K 先天性心脏病 %K 肺部感染 %U http://jms.fudan.edu.cn/CN/abstract/abstract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