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 %A 罗怀良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774-781 %D 2015 %R 10.3969/j.issn.1001-8395.2015.05.025 %X 资源型城市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任何开发不可再生资源的城市都会遇到资源枯竭问题.由于研究时点和判定标准的差异,导致对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的认识存在差异.建国后,资源型城市大多兴起于计划经济时期,“一五”期间和“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出现衰退,到21世纪早期衰退变得更为严重.2007年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分界点,此前主要依靠资源枯竭型城市自身努力转型,此后则进入到政府主导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转型阶段.政府主要从不断加强和完善转型组织领导,加强地质勘探、增加资源储量,开展转型试点,确认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编制、转型评估与财政支持等方面主导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在转型实践中,资源枯竭型城市探索出多元化的转型途径,并出现一些转型范例.与此同时,有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研究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并开展大量实证研究.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或经济结构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键.由于发展阶段和面临问题不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路径与模式选择也不尽相同,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没有统一的最佳或最适方式.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艰巨过程,必须依靠政府、区域、城市、企业等多个角度协同推进.今后需要将资源型城市放到所在区域更深层次的社会图景之中,进行区域尺度的、广泛的转型模式创新探索,并加强区域视角的、系统的规范理论研究. %K 资源型城市 %K 资源枯竭型城市 %K 转型发展 %U http://jsnu.paperopen.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