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A 马晓强 %A 王伟杰 %A 李海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D 2014 %X 目的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denomatouspolyposiscol,APC)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只)和模型组(皮下注射二甲肼,40只),两组均在注射25周后停药,继续喂养5周,于饲养后第10、16、20、25周末,分别处死2只大鼠,其余大鼠于饲养后第30周末处死。HE染色基础上,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查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AP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于第16、20、30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326.4±18.3)g与(322.1±12.8)g;(330.7±12.1)g与(315.0±12.2)g;(341.7±10.2)g与(310.0±8.4)g)(P均<0.05);模型组大鼠共获取大肠腺瘤组织27个,大肠癌组织39个;对照组除2只大鼠大肠粘膜局部增厚外,未见肿瘤病灶;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与对照组中的APC相比,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35%与90%;10%与90%)(P均<0.05);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APC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表现为分子量约300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没有该特异性条带的表达。结论APC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强表达,而在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表明APC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K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 %K 大鼠 %K 大肠癌 %U http://xbonline.nxm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4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