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检查中的应用 %A 潘雪琳 %A 李真林 %A 程巍 %A 朱智慧 %A 任思华 %A 袁元 %A 邓丽萍 %A 齐贵强 %J 华西医学 %P 696-700 %D 2013 %R 10.7507/1002-0179.20130220 %X 目的 探讨双源CT腰椎检查中低剂量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8月-2012年5月行双源CT腰椎检查的714例患者随机分为7组。均采用管电压120kV,分别依次采用常规参考管电流量250mAs和低管电流量240、230、220、210、200、190mAs,且均采用CAREDOSE技术采集数据。扫描参数准直器64mm×0.6mm,重建层厚0.75mm,重建间隔0.7mm,FOV180~200mm。采集图像后,测量腰3椎体的CT值及同层面的脊髓的CT值、背脊肌的CT值及噪声;腰5椎体的CT值及同层面的脊髓的CT值、背脊肌的CT值及噪声,并计算腰3、腰5椎体及相应层面脊髓的信噪比(SNR)和其相对于背脊肌的对比噪声比(CNR)。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不同管电流下的CNR、SNR、盲法评分的数值以及射线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进行分析。结果 第1组和第2组比较,图像的背脊肌SD值;腰3、腰5椎体和脊髓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3、4、5、6、7组比较,腰3、腰5低管电流量各组间图像的背脊肌SD值;腰3、腰5椎体和脊髓的SNR值与常规管电流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3和腰5各组图像的椎体-背脊肌和脊髓-背脊肌CNR值分别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腰椎检查时,通过阶段性逐步降低管电流量的方法,使诊断医生逐渐适应低剂量图像质量,从而实现现有设备的低剂量扫描的方法是可行的。对于体质量指数(BMI)≤25kg/m2的患者,可以采用190mAs的参考管电流量进行腰椎扫描,不仅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也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并且保护患者和减小设备损耗。 %K 低剂量 %K 双源CT %K 腰椎 %U http://www.hxyxqk.com.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3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