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坦桑尼亚太古宙绿岩带中BIF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以Maheiga金矿床为例 %A 杨东潮 %A 白德胜 %A 曹琼 %J 黄金科学技术 %P 1-8 %D 2013 %X Maheiga金矿产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太古宙Kahama绿岩带尼安萨(Nyanzian)群上下段接触带附近,是受层间剪切破碎带控制的隐伏条带状含铁建造型金矿床。区内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关系密切。矿床可分为3期5个成矿阶段,自然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的成矿阶段。赋矿的磁铁石英岩和金矿石的磁化率(达342×10-3~1477×10-3SI)与背景岩石变凝灰质砂岩、变质凝灰岩及绿泥石化千枚岩(仅0.16×10-3~1.26×10-3SI)差异明显;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铁建造金矿石和变凝灰质砂岩的视极化率分别为8.66×10-2、2.18×10-2和0.48×10-2,视电阻率分别为220、280和380Ω·m,前者具明显的相对“低阻、高极化”物性特征。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Ag、Hg、Pb和Ba。矿石中各元素的浓集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为Au-As-Sb-W-Pb-B-Ag-Zn-Sn-Mo-Bi-Cu-Cr-Hg,其中,Au、As和Sb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中富集明显,与成矿有利层位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特征相一致,是深部寻找金盲矿体的主要指示元素。根据上述特征,确定了该类型金矿床的勘查标志。 %K BIF型金矿床 %K 勘查标志 %K 太古宙绿岩带 %K Maheiga金矿床 %K 坦桑尼亚 %U http://www.goldsci.ac.cn:8080/Jweb-hjkx/CN/abstract/abstract99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