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胶东新城金矿床流体—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A 夏锐 %A 郭春影 %A 郭晓东 %J 黄金科学技术 %P 23-30 %D 2012 %X 通过对新城金矿床2种矿化类型矿体矿石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细脉浸染型Ⅰ号矿体矿石形成于中—低温(均一温度为376~124℃)、低盐度(5.0%~10.5%)和低密度(0.787~0.985g/cm3)环境中,成矿深度为0.03~12.86km;细脉或网脉型V号矿体矿石形成于中温(均一温度为332~191℃)、低盐度(4.0%~8.5%)和低密度(0.814~1.013g/cm3)环境中,成矿深度为1.33~11.42km。Ⅰ号和Ⅴ号矿体矿化类型属于同一岩浆和流体成矿系统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产物,表现出随流体成矿作用的进行,矿化由深部的陡倾角断裂带向浅部缓倾角断裂带推进,围岩地层的影响逐渐增强,矿体类型由网脉型向浸染型演化。由此建立了新城金矿的成矿模式,即流体—构造与成矿系统在时空结构的统一下(即不同的位置上含矿流体在运移和物质卸载方式不同),含矿流体运移途径中发生不同性质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矿化类型及矿床。 %K 流体包裹体 %K 流体&mdash %K 构造 %K 胶东 %K 新城金矿 %U http://www.goldsci.ac.cn:8080/Jweb-hjkx/CN/abstract/abstract98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