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植被重建下煤矿排土场土壤熟化过程中碳储量变化 %A 李俊超 %A 党廷辉 %A 郭胜利 %A 薛江 %A 唐骏 %J 环境科学 %D 2014 %X 植被重建是治理因露天煤矿的开采而形成的大面积排土场行之有效的措施,了解植被重建模式对排土场土壤有机碳(SOC)储量的影响是筛选植被治理措施的重要因子.在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选取15a治理排土场中5种植被重建模式(自然恢复地、草地、灌木林、乔灌混交林、乔木林),16种植被配置类型,采集土壤剖面(0~100cm)样品408个,研究不同重建模式下SOC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治理排土场植被重建模式显著影响剖面SOC含量与分布(P灌木>乔木>乔灌混交林>自然恢复地;全氮(TN)也呈相似的变化特征.②植被配置类型中,苜蓿地0~10cm的SOC含量(5.71g·kg-1)和TN含量(0.49g·kg-1)均最高,比自然恢复地分别高166.7%和171.3%,且是沙棘、紫穗槐+油松、香花槐的两倍左右.③植被重建对SOC影响深度主要集中在0~20cm,而对TN的影响可达40cm.④与新建排土场相比,植被重建后,草地、灌木地和乔木地0~100cm碳储量分别增加了15.47、6.93和6.95t·hm-2,但仅相当于原地貌水平的2/3、1/2和1/2.植被重建表现出碳汇效应和巨大的固碳能力.从土壤固碳的角度考虑,建议植被重建模式以草地为主,植被类型优先考虑苜蓿. %K 排土场 %K 植被重建模式 %K 土壤有机碳储量 %K 固碳能力 %K 黑岱沟露天煤矿 %U http://www.hjkx.ac.cn/hj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4102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