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峡库区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活性有机碳及抗蚀性研究 %A 黄茹 %A 黄林 %A 何丙辉 %A 周立江 %A 于传 %A 王峰 %J 环境科学 %D 2013 %X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三峡库区坡耕地7种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颗粒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数量特征,并分析了团聚体的分形特征和可蚀性.结果表明,不同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10cm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显著高于20~30cm.林草措施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也具有显著影响,>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总量总体上表现为:栾树+黄花槐>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传统农作>裸地对照,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具有一定的土壤分形特性.其中栾树+黄花槐措施下土壤的分形维数、可蚀性K值最小,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强.不同土壤深度下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可蚀性K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研究表明通过不同林草治理措施的治理可改变土壤性状,从而影响土壤抗蚀能力. %K 三峡库区 %K 土壤活性有机碳 %K 水稳性团聚体 %K 土壤可蚀性K值 %K 林草治理措施 %U http://www.hjkx.ac.cn/hj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74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