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NaOH与TEAH催化熔融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及其重排产物研究 %A 赵贺猛 %A 姜美佳 %A 田恒水 %J 高分子学报 %P 192-197 %D 2011 %R 10.3724/SP.J.1105.2011.10025 %X 分别以NaOH和氢氧化四乙基铵(TEAH)为催化剂,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A(BPA)为原料,采用熔融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当DPC与BPA的摩尔比为1.05∶1,催化剂与BPA的摩尔比为5×10-4∶1时,在所采用的工艺条件下,可分别得到Mn、Mw/Mn为1.69×104、1.97(NaOH催化),1.23×104、1.44(TEAH催化)的聚碳酸酯.对反应体系的特性黏数和体系熔体流动性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利用氢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反应过程中Fries、Kolbe-Schmitt、异丙基自由基重排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重排副产物在不同催化剂反应体系下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发现Fries重排是3类重排中最易发生的反应,在氢氧化钠催化体系全过程中都存在,体系的高温高黏对Kolbe-Schmitt重排有较大影响,与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相比,氢氧化四乙基铵催化合成聚碳酸酯的分子量较低,分子量分布较窄,两种重排反应程度都远低于前者.在二催化体系中都未发现异丙基自由基结合导致的重排产物. %K 聚碳酸酯 %K Fries重排 %K Kolbe-Schmitt重排 %U http://www.gfzxb.org/CN/abstract/abstract13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