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蠕虫状孔道介孔SiO2的合成及其固定化漆酶的活性 %A 张剑波 %A 杨宇翔 %A 田美娟 %A 邓常健 %A 曹磊 %A 袁宏明 %J 化学学报 %P 602-612 %D 2013 %R 10.6023/A12100836 %X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P123)与离子型助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N-肉豆蔻酰-D-丙氨酸(C14-D-A)}为结构导向剂,合成了蠕虫状孔道的介孔SiO2,并在P123/C14-D-A/TMAPS(N-三甲氧基硅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合成反应体系中,研究了扩孔剂聚乙二醇(PEG)-400的不同添加量对蠕虫状孔道的扩孔效果.合成的产物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进行表征.此外,利用溶剂萃取法对扩孔后的蠕虫状介孔SiO2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孔径的季铵盐官能团化介孔SiO2,分别用于漆酶的固定化;并对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所需的最佳pH值以及降解2,4-DCP的重复利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介孔SiO2孔径与漆酶分子直径的匹配性是影响固定化漆酶比活及降解2,4-DCP效率的重要因素. %K 蠕虫状介孔 %K 扩孔 %K 2 %K 4-DCP %K 降解效率 %K 重复利用性 %U http://sioc-journal.cn/CN/abstract/abstract3419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