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启东肝癌预防:黄曲霉毒素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经验 %A Patricia %A A. %A Egner %A 王金兵 %A 朱源荣 %A Lisa %A P. %A Jacobson %A Derek %A Ng %A Alvaro %A Mu?oz %A Jed %A W. %A Fahey %A 陈建国 %A 陈陶阳 %A 钱耕荪 %A John %A D. %A Groopman %A Thomas %A W. %A Kensler %J 化学进展 %P 1454-1461 %D 2013 %R 10.7536/PC130205 %X 原发性肝癌一直是中国启东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这一地区的110万居民中大约每年有800人死于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强调了乙肝病毒感染和肝致癌物黄曲霉素的饮食暴露在启东和其他流行地区作为关键相互作用的风险决定因素的重要性。由于生物标志物的发展,使得在病例对照研究和其他群体研究中可以检测这些风险因素的流行程度。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启东进行了乙肝病毒疫苗接种试点,但直到本世纪初才在新生儿上普遍接种。尽管目前疫苗接种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该项目旨在减缓这一地区未来几代人肝脏疾病包括肝癌的发展。减少对黄曲霉毒素暴露的策略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我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原理验证性的临床试验,包括使用药物、膳食补充剂和食物来改变不可避免的暴露后黄曲霉素的代谢及排出。使用黄曲霉素生物标志物作为中间指标,奥替普拉、叶绿素和西兰花豆芽饮料已被证明有效,突出了低成本化学预防途径在预防环境致癌中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对存档的血清样本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启东的黄曲霉素暴露在过去的25年里下降了40倍,这可能是由从玉米到大米的主食变化带来的。因此,一级预防,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经济和农业政策改变的作用,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个地区肝癌地方性流行的希望。 %K 黄曲霉毒素-N7 %K 鸟嘌呤 %K 黄曲霉素-白蛋白加合物 %K 原发肝癌 %K 化学预防 %U http://www.progchem.ac.cn/CN/abstract/abstract111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