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 %A 殷晓春 %A 王荣民 %A 何玉凤 %A 朱永峰 %A 裴菲 %J 化学进展 %P 963-973 %D 2011 %X 血液需求的激增和异体输血的不安全性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合成“血液替代品”。通过对天然氧载体(即血红蛋白)结构与性能的清晰认识,已有多种人工氧载体被成功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人工氧载体可分为全氟碳化合物、血红蛋白基氧载体、合成血红素及其高分子配合物三大类。全氟碳化合物虽大部分已退出人工血液市场,但因其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为了降低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副作用,已采用多种方法对血红蛋白进行改性,如采用化学修饰、微囊包裹(HbV)、重组和仿生纳米等技术。其中,血红蛋白囊泡模拟红细胞的结构,其粒径相对较大(250nm),副作用相对较低,是目前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发展趋势。人工合成血红素如栏式卟啉只溶于有机溶剂,为增加其水溶性,可使其与白蛋白、木糖醇酶和环糊精等高分子结合为配合物,经动物实验表明,这些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在体内具有运送氧气功能。除主要在临床上用作血液代替品外,人工氧载体还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K 人工氧载体 %K 血液替代品 %K 血红蛋白 %K 金属卟啉 %K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U http://www.progchem.ac.cn/CN/abstract/abstract105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