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家畜堆肥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 2008 %X 以干式养殖模式生产的家畜粪便制作的有机堆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堆肥混土和堆肥浸渍液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控制效果和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肥使用方法及剂量对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控制效果,其中以1∶1、1∶3的浸渍液(V/V)和10%的堆肥混土处理(W/W)控病效果较好,在接菌后27d分别比不加堆肥处理降低病情指数69.4%、31.5%和13.0%。堆肥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番茄叶片保护酶的活性,浓度较高的处理增加幅度较大,这与控病效果是一致的。混土处理以10%的效果最好,接菌后第3d和第5d对番茄叶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分别达20.9%和11.4%,POD活性增加61.9%和267.0%,而对PAL活性影响不大。浸渍液处理则以1∶1的增加幅度较大,在接菌后5d对POD、SOD、PAL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09.5%、185.1%和48.2%;1∶3的次之,SOD和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5.1%和31.67%。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的不同使用方法及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番茄的青枯病,提高番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从而在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混土处理和浸渍液的不同使用方法存在浓度差别。 %K 番茄 %K 青枯病 %K 叶片 %K 堆肥 %K 保护酶 %U 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648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