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土丘陵区几种退耕还林地土壤固存碳氮效应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 2012 %X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a和30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a与10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mgN·hm-2·a-1。30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K 退耕还林 %K 土壤有机碳 %K 土壤全氮 %K 黄土丘陵区 %U 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234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