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 2009 %X 为了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类型和冲淤性质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与碳代谢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潮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光滩,即高潮滩具有较强的有机碳汇聚能力。3种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其特征表现为:芦苇型沙质土-A区(4.34±1.30)g·kg-1<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粘质土-B区(7.35±1.63)g·kg-1<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9.17±1.18)g·kg-1,A区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系数最大为52%,C区最小为22%,而且有机碳空间分异受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土壤含水、含盐量的影响。芦苇型沙质土-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碳代谢能力,而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则更有利于有机碳的保留。研究结果用于阐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保留能力,进而为湿地的管理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K 崇明东滩 %K 湿地土壤 %K 有机碳 %K 分异特征 %K 影响因素 %U 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112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