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污泥中磷在土壤中的形态转换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 2009 %X 为了解污泥中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采用NaOH/EDTA浸提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污泥施用到3种典型土壤中后磷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和传统NaOH熔融法相比,NaOH/EDTA能浸提土壤中54%~93%的磷,酸性土壤磷的NaOH/EDTA浸提率相对高,而有碳酸钙沉积的土壤浸提率相对低。污泥施用到土壤后不但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总量,而且增加了磷的形态,并和污泥本身磷的形态基本一致。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主要发生在污泥施用到土壤的14d之内,之后磷的形态基本稳定。其中无机正磷酸盐含量从55.22%~57.88%增加到80.32%~87.47%,正磷酸二酯完全消失,正磷酸单酯含量从23.80%~28.84%降至15%左右,而无机焦磷酸盐含量从10%左右降至1%以下。污泥施加到土壤中后,有机磷在短期内转化为无机磷,虽然有利于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但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危害加大,建议污泥土地利用时要做到少量多次。就土壤不同性质而言,低pH和粘质土更有利于有机磷固定。 %K 磷 %K 污泥 %K 31P-核磁共振 %K NaOH/EDTA浸提 %U 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122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