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水稻品种对钒的积累及化学形态 %A 侯明 %A 郭零 %A 何剑亮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P 1738-1744 %D 2013 %R 10.11654/jaes.2013.09.005 %X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钒(V)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植株中钒的积累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各器官中V的分布为根>茎>叶>子实,两种水稻品种吸收的V主要富集在根部。水稻生长期新优188水稻各器官中V的浓度均低于十优838水稻,如在V处理浓度为100mg·kg-1时,在分蘖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新优188水稻植株根中V含量分别为73.10、92.56、57.46、57.81μg·g-1,茎叶中为8.79、4.52、2.13、2.56μg·g-1;十优838水稻植株根中的V含量为59.14、94.93、88.59、89.70μg·g-1,茎叶中为4.64、3.66、2.29、3.24μg·g-1。推断十优838水稻较新优188水稻有较强的V吸收能力。两种水稻品种中,根部V主要以活性较低的盐酸提取态(FHCl)和醋酸提取态(FHAc)为主,茎和叶中V主要以盐酸提取态(FHCl)和水提取态(Fw)为主,认为V在水稻根部多以难溶于水的重金属磷酸盐或草酸盐而被固定,限制了水稻中V转移到茎和叶,从而避免了高浓度V对植物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干扰。 %K 水稻 %K 钒 %K 积累 %K 化学形态 %U http://www.aes.org.cn/ny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90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