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舟山近海条石鲷野生群体与人工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A 李三磊 %A 徐冬冬 %A 楼宝 %A 王伟定 %A 辛俭 %A 毛国民 %A 詹炜 %J 海洋科学 %P 21-27 %D 2012 %X 利用AFLP技术对舟山近海条石鲷(Oplegnathusfasciatus)野生和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条石鲷的人工增殖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遗传学的基础资料。采用8对引物组合在2个群体中共扩增得到位点316个,多态性位点为162个,多态性比例为51.67%。野生群体和放流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46.75%和44.67%,0.097和0.089,0.16和0.15。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放流群体,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9和0.007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36,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P>0.05)。分子方差(AMOVA)分析表明96.82%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的遗传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条石鲷的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放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尚处于一个合理状态。但为了避免放流群体对野生群体产生负面的遗传效应,应当增加放流群体繁育亲本的数量,并对放流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进行持续监测。 %K 条石鲷(Oplegnathus %K fasciatus) %K 野生群体 %K 人工放流群体 %K 遗传多样性 %K AFLP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8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