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潮位、密度及季节对皱肋文蛤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 %A 刘志刚 %A 刘建勇 %A 刘付少梅 %J 海洋科学 %P 34-41 %D 2011 %X 于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湛江港北月村滩涂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潮位、不同密度及不同季节对皱肋文蛤(Meretrixlyrata)种苗中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月村滩涂中潮区(养殖区)底质的主要成分是砂砾(粒径0.200mm以上),占64.7%~87.5%;其次是细沙(0.200~0.050mm),占11.0%~32.2%;粉沙(0.050mm以下)仅占1.5%~7.9%。总体呈现由高潮位向低潮位砂砾含量逐渐减少,细沙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该底质适合皱肋文蛤的生长与存活。(2)不同潮位对种苗的生长及存活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潮位越低,生长速度越快;中潮中区及下区的存活率高于中潮上区,皱肋文蛤适宜在中潮中区及下区的潮位进行中培。(3)中培密度对种苗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存活率越高;中培初始密度以7000~12000粒/m2为宜。(4)皱肋文蛤种苗生长速度与季节密切相关,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31.3~24.5℃)生长较快,在水温较低(15.1~18.1℃)的冬季生长停滞,在水温回升的春季(22.5~26.8℃),生长速度回升。在秋冬春三个季节,种苗壳长、壳高及体质量的生长曲线呈“S”型。(5)不同投苗季节,贝苗的存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夏、秋、冬三季,总体呈现由高温季节向低温季节递减的趋势。但在夏末和秋初,其水温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其贝苗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在实际生产中,最佳的投苗季节是水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研究结果对新兴的皱肋文蛤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K 皱肋文蛤(Meretrix %K lyrata) %K 潮位 %K 密度 %K 季节 %K 生长 %K 中间培育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100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