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几种鲆鲽鱼类精子超微结构及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A 王华 %A 牛从从 %A 邵明瑜 %A 张全启 %A 张志峰 %J 海洋科学 %P 18-23 %D 2008 %X 借助透射电镜分别对石鲽(Kareiusbicoloratus)、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测定了石鲽和牙鲆精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并研究了17℃和4℃保存精子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3种鱼类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不同之处包括:成熟精子的核致密度不同,以石鲽最高,大菱鲆和牙鲆则较低;在大菱鲆和牙鲆精子头部,核前端侧面都有一缺刻状结构,石鲽精子未发现此结构;头部核膜与质膜之间的细胞质含量以大菱鲆的最多;精子中段的线粒体数量不同,大菱鲆较多(10个左右),石鲽次之(8个左右),牙鲆最少,仅为5个左右;中段植入窝深度不同,以大菱鲆陷入核中最深,其他2种比较接近。石鲽和牙鲆精液的pH值比较接近。精子密度以牙鲆较高,为10.18×109个/mL±3.37×109个/mL。牙鲆和石鲽精子活力的保存时间在17℃下分别为48h和36h,4℃下分别为7d和8d。精子活力完全失去之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激活率和寿命逐渐下降,而涡动时间则相差不大。 %K 石鲽(Kareius %K bicoloratus) %K 大菱鲆(Kareius %K bicoloratus %K L.) %K 牙鲆(Paralichthys %K olivaceus) %K 精子 %K 超微结构 %K 活力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810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