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研究 %A 孙中之 %A 周军 %A 赵振良 %A 许玉甫 %A 高文斌 %A 庄申 %A 陈孛 %A 王俊 %A 阎伟 %A 王成华 %A 孟维东 %J 海洋科学 %P 44-53 %D 2012 %X 根据2010年对黄渤海沿海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家的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资料,结合2009年度三省一市(河北、辽宁、山东、天津)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以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捕捞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有30种之多,其中年渔获量超过万吨的有14种鱼类、5种甲壳类、4种头足类、2种海蜇和6种贝类。渔业资源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渤海区捕捞结构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特点,现有9大类19型23式130种网型或作业方式,同时受渔业资源变动的影响,捕捞网具也在变化,不断有旧的渔具消失和新的网具出现。其中,拖网是主要作业方式,贡献率为38.47%~51.79%,且近几年还有上升的趋势;其次为刺网,贡献率从1983年最低时的7.66%逐步上升到目前的30.14%;第三为张网,贡献率从1985年最高时的34.31%下降到目前的10.49%;围网和钓具的贡献率一直较低,均不足4%,其他渔具的贡献率为5.98%~13.30%。目前黄渤海区渔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当是减少拖网作业,控制刺网总量,限制张网、陷阱类渔具和地笼,鼓励发展钓渔业。 %K 黄渤海区 %K 捕捞结构 %K 渔具 %K 贡献率 %K 渔获品种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608&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