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近45 年南海-北印度洋波浪能资源评估 %A 郑崇伟 %A 李训强 %A 潘静 %J 海洋科学 %P 101-104 %D 2012 %X 利用ERA-40海表10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简称WW3),得到南海–北印度洋1957年9月~2002年8月的海浪资料,计算该海域的波浪能,分析波浪能流密度的四季分布特征、不同能级出现的频率及波浪能流密度的稳定性,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选址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南海–北印度洋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1)南海–北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年平均波浪能流密度在2kW/m以上,大值区位于南海、孟加拉湾、索马里附近海域。(2)南海–北印度洋海域波浪能流密度大于2kW/m和大于4kW/m出现的频率都较高。(3)南海–北印度洋的波浪能流密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春季、秋季、冬季的稳定性好于夏季,南海的稳定性好于北印度洋。 %K 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 %K 南海 %K 北印度洋 %K 波浪能 %K 能流密度 %K 稳定性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61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