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近海秋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A 王家栋 %A 类彦立 %A 徐奎栋 %A 孟昭翠 %J 海洋科学 %P 62-70 %D 2009 %X 2007年秋季搭载开放航次对黄海、东海、南海3个海域共10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3个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以黄海最高,为(2132±946)个/10cm2,东海次之,为(1954±2047)个/10cm2,而南海仅(156±56)个/10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依次为(2193±1148)μg/10cm2、(1865±1555)μg/10cm2和(212±22)μg/10cm2。3个海区分选出的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中,丰度上均以自由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85%、89%、85%。在生物量上,黄海以自由生线虫贡献最多(33%),多毛类居次;东海二者比例相近(约为37%),而南海则以多毛类占绝对优势(56%)。在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上,3个海区差异较大:分布于沉积物表层0~2cm的小型底栖动物在黄海高达90%,东海仅46%,在南海为63%。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及脱镁叶绿酸含量和底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与本航次之后在广东湛江和海南以东的南海海域开展的908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后者的小型底栖动物及线虫丰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海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 %K 黄海 %K 东海 %K 南海 %K 小型底栖动物 %K 丰度 %K 生物量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kx/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91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