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pH对活性污泥表面特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A 朱哲 %A 李涛 %A 王东升 %A 姚重华 %J 环境工程学报 %D 2008 %X 采用4个平行的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不同pH下活性污泥絮体表面特性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pH=4.0,5.5)污泥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总量较多,其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远大于中性(pH=7.0)和偏碱性条件(pH=9.0)。污泥表面Zeta电位随pH的升高而降低;pH对污泥相对疏水性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EPS组成比例较EPS总量本身更易影响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此外,在酸性条件下,丝状菌大量生长,导致污泥絮体的平均粒径增大,并且呈现双峰粒径分布,絮体分形维数较低,结构松散;在中性条件下,无明显丝状菌生长,絮体平均粒径减小,分形维数较高,结构致密;偏碱性条件下,虽然没有出现大量丝状菌,但絮体平均粒径较中性条件略有增大,分形维数相应减小。 %K 絮体 %K 胞外聚合物 %K 表面电位 %K 相对疏水性 %K 分形维数 %K 粒度分布 %U http://www.cjee.ac.cn/teepc_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81204&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