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从“重庆松林坡”到“伊斯坦布尔” %A 吴良镛 %J 科技导报 %P 15-17 %D 1997 %X 我在40年代初期开始学习建筑与城市规划。当时“二战”方酣,在被重重封锁的重庆,竟然在松林坡上的中央大学图书馆中,看到越过“驼峰”(喜马拉雅山)运来的缩微胶卷,得到一些为数不多的美国《建筑论坛》(ArchitecturalForum)等杂志上的信息;尽管暗室中闷热异常,挥汗如雨,但我惊奇地发现西方建筑界并未因战火的硝烟而无所作为,相反却在信心百倍地“放眼未来”,致力于“战后城市重建”、“战后住宅建设”的研究,这使我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在这股洪流影响下,我把自己的专业追求也置身于世界范围的“战后重建”之中,并从中得到力量。这一切至今记忆犹新。世界在前进,城市在发展,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术也在发展。 %U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50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