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爱心伞”活动不可用于评价社会和居民素质 %A 王则柯 %J 科技导报 %P 63-64 %D 1998 %X 去前夏季,广州一家企业为树立亲民的企业形象,给顾客准备应急的雨伞,叫做“宝路爱心伞”,“宝路”是企业的牌子。他们宣示,顾客雨天借用雨伞,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可是没几天,舆论界竟以雨伞回收率低,指责居民变爱心为贪心。报纸一方面称赞企业“雨中街头借伞便民”的“爱心”,另一方面则批评市民把“爱心一幕”演成“贪心闹剧”。去年北京一些商场开展“文明伞”活动,也宣示顾客可以免押借用雨伞。报纸电台随之渲染“文明伞考验着北京人”的命题。小小的雨伞,在不少地方都扮演着类似的角色。但是,爱心伞文明伞活动,能够用来评价社会和评价居民素质吗?这是一个亟需澄清的问题。 %U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48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