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华北板块南部高变质煤条带成因机制 %A 彭纪超 %A 胡社荣 %J 科技导报 %P 87-92 %D 2015 %R 10.3981/j.issn.1000-7857.2015.10.008 %X 为确定华北板块南缘高变质煤条带形成机制与形成时代,通过研究华北板块南缘中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级分布和岩浆岩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历史,利用地质学"重力均衡"原理和日本岩石学家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理论,建立碰撞热流模型并合理解释导致高变质煤条带形成的热流来源,得出1)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华北板块南缘前陆盆地形成高温低压带,促进了煤化作用,形成高变质煤条带;2)结合地质资料和区域构造特征分析,发现高变质煤带走向与印支期构造走向(东—西)一致,该高变质煤条带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控制了华北板块南缘大部分煤变质作用,但是在晋城—济源一带其煤变质是由于印支期板块碰撞形成的异常热作用的结果。 %K 华北板块南缘 %K 高变质煤条带 %K 板块碰撞 %K 双变质带 %U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12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