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浑善达克沙地10年生态恢复回顾与展望 %A 蒋高明 %A 刘美珍 %A 牛书丽 %A 李永庚 %A 彭羽 %A 李刚 %A 苏本营 %J 科技导报 %P 19-25 %D 2011 %R 10.3981/j.issn.1000-7857.2011.25.002 %X 2000年以来,为配合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启动了"浑善达克和京北农牧交错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示范研究"重大课题,连续开展了10年的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项目实验区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有72户288口牧民、面积8400hm2的沙地草地,具有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滩地、湿地5种景观类型.经过10年生态治理,沙地草地得到了基本恢复,困扰国家的沙尘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牧民结束了买草历史,每年牧草出现富余;通了公路;牧民住上了新房,安装了交流电;有了自来水,改善了卫生条件;建立了中国草原上最大的"以禽代畜"示范基地.巴音胡舒试验区,作为荒漠化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案例,被媒体大量报道,并进入美国大学教科书.10年来,浑善达克生态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简要回顾了试验的具体做法、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大规模推广应用该试验成果提出了可具操作性的建议. %K 生态恢复 %K 自然力 %K 以地养地 %K 以禽代畜 %K 生态草业 %U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83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