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大麦幼苗叶片脯氨酸代谢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 %A 赵福庚 %A 刘友良 %A 章文华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P 7-10 %D 2002 %R 10.7685/j.issn.1000-2030.2002.02.002 %X 在0~300mmol?L-1NaCl浓度范围内,大麦叶片内催化脯氨酸(Pro)合成的关键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精氨酸酶、鸟氨酸转氨酶(O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均明显提高,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略有下降,与之相对应,叶片内Pro含量上升4~11倍。200mmol?L-1NaCl以下浓度处理,Pro合成主要是通过谷氨酸(Glu)途径(关键酶为P5CS),200mmol?L-1以上NaCl胁迫下鸟氨酸(Orn)途径(关键酶为OAT)受激。ΔGR/ΔNaCl(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植株生长速率的下降值)可以代表植物的耐盐性,植物耐盐性越强该比值越小。统计表明,大麦ΔGR/ΔNaCl与叶片ΔPro/(Arg+Glu)?Δ1/NaCl(每提高单位NaCl浓度时叶片内Pro/(Arg+Glu)的上升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一定浓度NaCl处理下叶片K+/N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盐处理后Arg和Glu向Pro的转化有利于大麦耐盐性的提高。在100mmol?L-1NaCl处理时,ΔGR/ΔNaCl值与Pro对植株渗透势的贡献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Pro积累具有渗透保护剂的功能。 %K 大麦 %K 脯氨酸代谢 %K 耐盐性 %K 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K 鸟氨酸转氨酶 %U http://nauxb.nja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