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淹水胁迫下2个李砧木品种光合特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A 张斌斌 %A 许建兰 %A 蔡志翔 %A 马瑞娟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P 39-44 %D 2013 %R 10.7685/j.issn.1000-2030.2013.05.007 %X 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研究了持续淹水胁迫下2个李砧木品种(‘GF43’和‘GF1869’)光合特性的变化,并对影响净光合速率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淹水总体上使2个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CO2饱和点(CSP)和羧化效率(CE)降低,光补偿点(LCP)和CO2补偿点(CCP)升高。试验结束时,淹水处理‘GF43’和‘GF1869’的LSP与LCP差值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78.32%和67.46%,而CSP与CCP差值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6.43%和57.07%。淹水使植株对光和CO2适应的生态幅变窄,碳同化能力变弱,前期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后期则为非气孔因素。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与淹水胁迫下Pn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为大气相对湿度(RH)(灰色关联度‘GF43’为0.5765,‘GF1869’为0.7917),其次是环境温度(Ta)。此外,长期淹水后‘GF43’的Pn、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AQY下降幅度均较‘GF1869’小,表明‘GF43’较‘GF1869’耐涝。 %K 李 %K 淹水 %K 光合特性 %K 环境因子 %K 灰色关联分析 %U http://nauxb.nja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3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