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下游地区几个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A 俞世蓉 %A 魏燮中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P 1-7 %D 1981 %R 10.7685/j.issn.1000-2030.1981.03.001 %X 作者根据1979―1980年长江下游地区6个高产小麦品种和一个品系的试验结果,对产量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每穗粒数与单株生产力的遗传相关较大,有效分蘖数与千粒重呈高度负相关。对遗传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系数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作用是正向的,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但是,有效分蘖数通过千粒重对单株生产力的间接作用很大,为1.3084;同样,千粒重通过有效分蘖对单株生产力的间接作用也较大,而且二者都是正向的。根据相关和通径系数分析,在现有的亩产千斤潜力小麦品种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以提高单株生产力,似以保持现有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较为有效。 %K 单株生产力 %K 相关和通径分析 %K 长江下游地区 %K 每穗粒数 %K 通径系数分析 %K 遗传相关系数 %K 组成因素 %K 高产小麦品种 %K 粒重 %K 品种产量 %U http://nauxb.njau.edu.cn/oa/darticle.aspx?type=view&id=1981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