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好人”,抑或“好公民”:苏格拉底之死的政治伦理悖论及其现代回响 %A 冯书生 %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 558-563 %D 2015 %X 苏格拉底之死在根本上反映的或许不是哲人与政治的冲突,而是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如果将《申辩篇》的论证主题概括为“我是一个好人”,那么《克里托篇》的论证主题则可以概括为“我要做一个好公民”,在做好人与做好公民之间发生冲突时,苏格拉底选择了做好公民。由苏格拉底之死引发的好人与好公民的政治伦理焦虑在民族国家主导的现代社会有了不同于城邦时期的表现形态。在政治领域逐渐缩小的现代社会,好人似乎比好公民具有更加根本的意义,与此相应,好人教育似乎比好公民教育更为根本。结合Iglesias给出的新的估计尾指数方法和Hill估计尾指数方法,将极值理论和GARCH类模型相结合,分析了2006年1月4日至2013年11月5日期间美元、港币、日元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日对数收益率序列,并在不同的方法下分别预测了它们的VaR(风险值)。结果表明对于日元,利用新估计方法预测VaR更合适;而对于美元、港币和欧元,Hill估计法更有优势。 %K 汇率 %K VaR %K EVT %K GARCH类模型 %K 尾指数 %U http://journal.ahnu.edu.cn/skb/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5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