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古文字歧读释例 %A 刘信芳 %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 79-86 %D 2008 %X 最早对古文字歧读现象进行理论说明的是章太炎,汤炳正对《说文》歧读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参照汤炳正的分类,战国简帛中的歧读字有义同歧读、义近歧读、义异歧读、声符歧读等。文字异形是导致战国文字多歧读的重要原因。(编辑部说明因技术力量有限,本文中的古字未能正常显示,特向作者、读者致歉,感兴趣的读者可查阅印刷本) %U http://ahdxzsb.paperopen.com/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08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