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古老地壳内部脉状金矿床的形成模式——以冀东地区金矿为例 %A 王安建 %J 矿床地质 %D 1988 %X 本文以冀东地区为例,从太古宙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出发,根据已知金矿床的通性,从同位素角度系统讨论了古老地壳内部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和可能的成因,并建立了金矿成因模式。指出该区具有花岗岩一绿岩构造体制,在空间上可以分为紫苏花岗岩系、TTG杂岩系和构造置换一复合岩系三个构造亚区。建立了区域地质事件年表,阐述了金矿分布与地质背景的空间关系。金矿化与地质事件的时间关系。文中将冀东地区金矿分为金厂峪、都山和峪耳崖三种类型,总结了该区近三十多个矿床(点)的八点通性。通过氢、氧、铅同位素的讨论,论证了含矿热液是一种与围岩近似处于氧同位素平衡的特殊流体。中文强调了区域性地壳隆起对金矿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提出太古宙末期伴随着变质作用结束和中生代中期伴随着太平洋板块俯冲而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地壳迅速隆起是冀东地区金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K 太古宙地壳 %K 液态矿源 %K 隆起 %K 金矿床 %K 冀东 %U http://www.kcdz.ac.cn/kcd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8804003&flag=1